Lilypie First Birthday tickers

Thursday, October 27, 2011

Sharing on Parenting

Saw this in friend's blog, which she referred to from other blogs. Nice.


http://parenting.cw.com.tw/article/article.action?id=5020390&page=3
清晨七點十分,先拉開嗓門叫孩子起床,再急忙準備早餐。十五分鐘過去了,還沒聽到有任何動靜,眼看上學快遲到了,只好一個箭步衝進孩子房間大吼:「趕緊去刷牙!」「還不換衣服!」「快點吃早餐!」

面對一連串「快點」的指令,孩子的動作卻更加磨蹭:「我想再睡一下。」「我找不到運動服……」「聯絡簿呢?」場面完全失控,惹得媽媽氣急敗壞,忍不住發火。對許多小學生媽媽來說,上學日早晨,家裡彷彿成了戰場。為了排除萬難,準時送孩子出門上學,做媽媽的不得不繃緊神經,言語間不知不覺充滿了肅殺的氣息。

其實,只要把握五大黃金守則,適度運用組織管理技巧,媽媽就可以給自己一個從容的開始,孩子也能踏實展開每一天的生活。

守則一:完善的事前準備

「最讓我感到疲倦的原因,是自己沒有為生活做好足夠的準備。」蔡穎卿在《我的工作是母親》一書強調在照料一家人時,做母親的心會因為提前的準備而安定下來。

天下雜誌教育基金會祕書長凌爾祥很重視孩子的早餐,充分的準備讓她的早晨有著從容不迫的餘裕。前晚她會用大同電鍋煮好五穀飯,隔早不消兩分鐘就能捏出飯糰。「前晚先想好早餐要吃什麼並做好準備,可減少出錯的機會。」任職於貿易進口公司的楊玟莉會事先切好水果放進冰箱,隔天起床馬上就能現打新鮮果汁。

不同年齡的孩子,能做的事也不一樣。了解孩子能做好哪些準備工作,譬如挑選隔天要穿的衣服,或準備該帶的物品。製作一份檢查清單,列出書包、課本、餐袋、作業簿等項目,並讓助孩子養成睡前確認的習慣。

專家建議,在玄關處放張小桌子、椅子或收納櫃,規劃一處「發射台」,要求孩子前一晚將隔天上學所需的物品,統一放置在該處。出門「拿了就走」,就不會丟三落四。

守則二:把起床責任交還給孩子

不停催促孩子「快點」的媽媽,只會讓自己筋疲力盡,孩子也無從培養自理能力。「經驗是最好的老師,」某私立女中老師張心怡(化名)指出,孩子都不喜歡遲到的感覺,與其使出「媽媽牌鬧鐘」,不如讓孩子明白「起床是自己的責任」。她跟小六的兒子約定:如果鬧鐘響了,你沒起床,媽媽只叫你一次;要是繼續賴床,就得自己承受遲到的後果。

「孩子終究是孩子,有時就是會失序,重要的是,要找到把孩子拉回來的方法。」張心怡會跟兒子分析:「如果你一直要人催,我只好提前半小時叫你,這樣算起來,你反而少睡了半小時。」孩子覺得有道理,隔天就能調回正常狀態。

實施獎勵制度,也有助於養成早睡的習慣。家有兩個小學生的楊玟莉會準備月曆,讓孩子每天記錄自己睡覺和起床時間,發零用錢時順便檢討,很快就能看出成效 如果孩子的起床問題仍沒改善,應設法找出原因:是否太晚睡?睡眠量夠不夠?每個人所需的睡眠時間不同,除了滿足孩子的睡眠需求,父母也要先以身作則,養成規律的作息。

守則三:建立標準化的出門流程

「有些孩子不是不肯做,而是需要大人幫忙建立一套流程,」楊玟莉分享,她小三的女兒是個「需要軌道的孩子」,經常搞不清楚狀況。為了減輕工作日的負擔,楊玟莉利用週末將孩子上學前該做的事,規劃出一套有效的流程,透過遊戲活動,和女兒一同練習。漸漸地,女兒就能知道自己接下來該進行哪個步驟。如果孩子漏了某步驟,媽媽只需心平氣和請她去補,不必在孩子後面趕鴨子,也免去親子間的拉鋸戰。久而久之,孩子也從規律的流程中,建立對生活的掌握感和信心。

為了能準時出門,拿捏孩子的起床時間更是成敗的關鍵:先設定出門的時間,並問孩子需要多少時間跑完整個流程,往前推時要多留十五分鐘的緩衝時間。如果孩子動作溫吞,建議孩子把起床時間再調前一些。

動線的安排也不能輕忽。楊玟莉回憶,以前小孩總是出門前一刻才上樓找襪子,爬上爬下很耗時,而且往往跑到二樓又忘了自己要做什麼。後來她把孩子的襪子改放在樓下房間,孩子起床下樓,先穿妥襪子再吃早餐,可減少出門前的混亂。

守則四:早餐力求營養,但從簡
早餐,開啟一天的能量。中央大學研究員周育如專研兒童發展,深諳早餐對兒童生理和腦部發展的重要。在一切從簡的堅持下,周育如將早餐模式化,分成主食、飲品、水果三類,各選定幾種食物換來搭去,兼顧營養和效率。以主食為例,前晚多煮些白飯,早上微波一下,用冰淇淋挖勺挖兩球,灑些香鬆即可;或請孩子幫忙在土司上加肉鬆、玉米粒,放片起司放入烤箱烤,幾分鐘就可搞定;或把蛋加點水攪拌放進電鍋蒸,再淋點日式醬油做成蒸蛋。

有時,混搭也是種方便的選擇。先篩選幾項有健康概念的外食,搭配自己做的早餐,可減輕準備上的負擔。凌爾祥會用五穀米粥搭配7-11的茶葉蛋,或現打生鮮果汁配全麥麵包。即使材料再少,媽媽依然可發揮「窮則變,變則通」的創意本領。有回凌爾祥突發奇想,在五穀飯糰裡包入碎餅乾增加口感,竟讓女兒讚不絕口。

排定優先順序有助於提升效率。凌爾祥建議媽媽,衡量每件事所需的時間並善用零碎時間,做有效的排序,可簡化早餐的準備程序。

守則五:比孩子早起

楊玟莉回憶,每當和孩子一起睡過頭,全家就會陷入兵荒馬亂的局面。後來,她提前十五分鐘起床,先完成份內的事,等孩子起床,就能把重心放在確認出門的進度上。

日本人氣專欄作家成田奈緒子,也是兒童精神科醫師。她說,每天比小五的女兒早起一小時享受獨處的寧靜,是她忙碌生活的能量來源。
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孩子拒絕管教,該怎麼辦?
女兒今年六歲,她兩歲多時,我跟她講話,她就回我:「不要說了。」讓我感到很訝異。現在我告訴她一些道理,她竟然回答:「不要說了,不要每次都說是關心我什麼的!」而且她不喜歡別人教她,我告訴她:「這樣永遠沒辦法學到東西。」她又會叫我:「不要吵!」我這當媽的都不知道該怎麼教了。她才六歲就這樣,長大以後怎麼辦?

您為孩子的付出及認真、不斷思索如何幫孩子的精神,讓人佩服。但每當方法不彰,您可能會想:「是否我的方法不適用?」「什麼方式才是有效的?」當孩子回應您:「不要說了」、「不要吵」時,您腦海裡可能會馬上閃出「沒大沒小」、「孩子怎麼這麼叛逆」……等念頭。而這的確會讓您更想透過教育,幫助孩子,避免她誤入歧途。
其實您的孩子很有生命力,能勇敢說出她的心情,是未來很好的社會適應力。當孩子說:「你不要……」時,是有「自主」的需要,表示「我長大了,我想要自己嘗試。」人的自主語言表達,是從「你不要如何」到「我要如何」,最後在適當時間提出需要,和對方「相互協商」。為了幫孩子邁向自主語言表達的下個階段,當孩子說:「你不要如何」時,您可以緩和回應:「那你想要什麼呢?」聽聽孩子,讓她學習表達「我想要如何」的自主語言。
您真的是很關心孩子的母親,不過目前孩子可以接收到您的關心嗎?我相信若您能從自主的角度來關心,將教育工作交給「實際的自然經驗」,讓孩子從經驗中學習。在孩子有成功經驗時,多鼓勵孩子「已經做到」及「具體的好行為」,陪孩子享受成就的喜悅;若結果不如孩子所想,陪伴孩子的失望,讓她了解自己正處於嘗試及學習的過程,沒有成功不代表她做錯了或是她不好。這能讓孩子真切感受到您的關心,進而成為孩子繼續接受成長挑戰的泉源!(黃美淇 友緣基金會專任諮商心理師)

http://parenting.cw.com.tw/QA/QATopic.action?id=322&idType=1